有專家指出「居家辦公」將加劇貧富不均的速度,原因在於可執行居家辦公的行業僅佔全部的34%,而當中以高收入的職業為主,高收入的富裕層因轉型居家辦公開銷有明顯的減少,低收入族群則較少能轉居家辦公還須面對可能失業的風險。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顯示一般人的健康工時為一周39小時為極限。工作並未如期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減少,2002年的調查中在下班後仍舊進行E-mail確認的人在10%以內,而現今因著智慧手機及平板電腦的科技工具,據說有50%人會在睡前確認E-mail。
你每周工時多久?是否有不自覺每天都加班的習慣?日本對於40歲以上工時長短與認知能力影響的調查顯示,一周勞動時間若超過25小時將在認知能力上帶來惡性的影響,認知能力變差當然也會影響到工作的表現,所以40歲後的你應該要避免加班生活。
我們在疫情後被迫開始居家辦公漸漸浮出一些我們沒辦法忽視的問題點:運動不足、久坐引發肥胖、腰痛問題;眼睛疲勞;無法立即向主管、同事提問問題感到煩躁;工作無法順暢地進行。當中還有一項是:由家人引起的壓力。針對此項,西多醫師建議設立一些原則來應對。
養成好習慣可以改善長時間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平常的生活中就安排「紓壓的習慣」是很重要的,有限的假期一次休完並不會給予我們充足的休息,人們必須善用平常的假日「歇息」以得到有效益的壓力紓解,養成平日就給自己紓壓的習慣才是有效益的「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