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使人們開始重新定義工作在生活中扮演的腳色,在歐美掀起一股大量離職潮,並同時崛起的「安靜離職」概念,許多企業對此概念抱有警戒心,甚至非常頭痛,憂心員工因此怠惰偷懶影響工作效率,不過事實上「安靜離職」概念是勞資雙贏的一個選擇,員工可因此更健康、更有良好的生產性。
逐漸在美國流行的「安靜離職」(或「寧靜離職」)英文的「Quiet quitting」,那是一種新的工作型態嗎?或是悄悄的準備離職呢?「安靜離職」不是一種不工作的行為,也不是一個實質離職的舉動,而是一種心態上的轉換,讓自己不再為工作付出過多努力。
隨著疫情大爆發,許多企業紛紛轉為遠端工作、居家辦公,微軟(Microsoft)認為「新冠肺炎已經永久的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及學習型態」,並在2022年06月24日的報告中提到疫情後的職場營運成功新指標為「employee thriving(員工繁榮)」。
職場溝通是一門藝術。在進入居家辦公、遠端工作後,我們會發現許多需要調整的地方,尤其是在需要與同事協調、合作、協同作業遇到與以往不同的挑戰,在WFH的職場溝通問題,今天我們可藉由Microsoft(微軟)六萬多員工的分析調查結果來了解實際上在世界各地可能造成了甚麼樣的影響。
每天被不斷增加的代辦事項追跑嗎?為了提升專注力、生產性及工作效率,身體機能的調整及強化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參考國外一篇文章為各位忙碌的上班族整理出一份提升專注力及生產性的技巧,特別是居家辦公、遠距辦公型態,可以自己規劃時間的各位。
你在幸福職場嗎?日本一項研究調查顯示,幸福感程度高的員工創造力可提升三倍,生產性則可提升31%且帶給公司增加收益37%的正面影響。並分析出各個年齡層在遠端工作、居家辦公後所感受到的不幸因子,提醒企業,員工的幸福度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收益,為此可進行哪些部份的改善、調整。
丸紅日本綜合商社新工作大樓於2021年2月竣工,向人們分享整體的規畫主要概念「Chain(連結)」及辦公空間巧思,每個樓層分別有三個不同場地,以「Round」為中心連結「Circle」「Huddle」,增加員工彼此的交流,也提升部門之間溝通的機會並與公司本體有更實質的連結。
居家辦公時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維持動力的10 個技巧分享,其中包括了:區分工作與生活空間、盡可能離窗戶近一點、注重「人體工學」,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桌椅、使用第二螢幕、在光線及配色上特意安排、使用白板及月曆、來點音樂吧!維持工作環境整潔、給室內一些綠色的植物氣息、安排一個放鬆區。
2018年Google 表示正在研發一款新型的AI「Google Coach」,協助人們由運動、飲食控制等來擁有更健康的生活。「Google Coach」不僅是紀錄人們每天的身體相關數據,也提供符合個人的健身行程以及飲食建議並服用藥物的時間等打造專屬健身計畫,是屬於個人的健康教練。
關於元宇宙的未來預想圖,日本專家預測可能將面臨的環境改變,除了硬體、軟體上改變的速度將突飛猛進之外,隨之環繞人們生活的規則也將一併面臨轉換,無論是可以保護人們權益的法律或是買賣上使用的貨幣、稅金並為了跟是時代企業架構都將面臨迅速作出決策、改變的命運。